重庆短视频运营:农业企业如何做短视频获客
来源: | 作者:海斗短视频运营 | 发布时间: 2025-07-11 | 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农业企业的短视频获客策略: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
在消费升级与乡村振兴的双重驱动下,农业企业正从 “传统批发” 向 “品牌化、直销化” 转型。短视频凭借 “可视化、场景化、互动性” 的优势,成为农业企业连接产地与消费者的关键纽带。无论是生鲜果蔬、禽畜肉类,还是深加工农产品,都能通过短视频展现 “原生态、安全、优质” 的核心卖点,实现从 “流量曝光” 到 “订单转化” 的闭环。以下是专为农业企业设计的短视频获客方案。

一、内容定位:聚焦 “信任与价值”,击穿消费者顾虑

农业产品的核心痛点是 “安全不信任、价值不感知”,内容需围绕 “产地溯源、品质保障、场景化使用” 三大维度,建立消费者信任并激发购买欲:

(一)产地与生产:用 “透明化” 消除安全顾虑

  1. 田间地头的真实记录

    • 拍摄种植 / 养殖全过程:如蔬菜大棚的有机种植(“不用农药,人工捉虫的日常”)、果园的自然生长(“不催熟,挂枝 180 天的阳光苹果”)、散养禽畜的生活环境(“山林里跑的土鸡,每天吃玉米和虫子”),用原生态画面打破 “工业化养殖” 的刻板印象;

    • 突出 “地理标志” 优势:如 “来自 XX 有机种植基地,土壤富含硒元素”“生长在海拔 800 米的高山茶园,昼夜温差造就独特风味”,用产地稀缺性提升产品价值;

    • 记录农事细节:农民采摘的手法(“轻轻旋转,避免损伤草莓表皮”)、灌溉方式(“用山泉水灌溉,每颗葡萄都喝得是天然活水”),让消费者看到 “用心种植” 的温度。

  1. 加工环节的 “可视化” 信任背书

    • 拍摄农产品加工过程:如大米的脱壳、筛选(“3 次人工挑拣,确保无杂质”)、果酱的熬制(“只加果肉和少量冰糖,无添加剂”),展示 “零添加、纯手工” 的加工理念;

    • 突出品控标准:如 “每批蔬菜出厂前都经过农残检测,检测报告可查”“肉类产品全程冷链,从屠宰到发货不超过 6 小时”,用数据和流程消除 “食品安全” 顾虑;

    • 对比 “传统与现代” 的结合:如 “沿用古法腌制的腊肉,搭配现代化无菌包装”,既保留传统风味,又体现品质升级。

(二)产品与价值:用 “场景化” 激发购买欲

  1. 产品细节的 “放大化” 呈现

    • 用特写镜头展示产品优势:如 “咬开爆汁的葡萄,果肉饱满到能看到籽”“切开的蜂蜜,拉丝长度证明纯度”,让消费者直观感受 “新鲜、优质”;

    • 突出 “差异化” 卖点:如 “我们的红薯是‘蜜薯 25 号’,甜度比普通红薯高 30%”“散养土鸡蛋的蛋黄更黄,胆固醇含量更低”,用对比画面让价值 “看得见”;

    • 展示 “稀缺性与时令性”:如 “头茬春茶,一年只采 15 天”“霜降后的白萝卜,甜度翻倍,错过再等一年”,用 “限时、限量” 制造紧迫感。

  1. 场景化的 “食用与生活” 引导

    • 拍摄 “从产地到餐桌” 的过程:如 “早上从果园摘下的荔枝,下午打包发货,明天就能出现在你的果盘里”,强调 “新鲜直达”;

    • 分享简单的食用方法:如 “南瓜的 3 种家常做法”“鲜玉米煮 10 分钟最甜的秘诀”,降低消费者的 “使用门槛”;

    • 绑定生活场景:如 “早餐喝杯自家产的豆浆,搭配刚摘的蔬菜沙拉”“给孩子做辅食,用无添加的山药泥更放心”,让产品融入消费者的日常。

(三)品牌与故事:用 “情感共鸣” 增强粘性

  1. 农业人的真实故事

    • 记录创业者的初心:如 “放弃城市工作,回乡种橙子,只为让家人吃到放心水果”“传承三代的养蜂手艺,坚持‘不喂糖、不造假’”,用故事赋予产品情感温度;

    • 展现农民的辛勤付出:如 “凌晨 4 点采摘蔬菜,确保新鲜度”“暴雨天抢修大棚,只为保住即将成熟的草莓”,让消费者感知 “每颗农产品都来之不易”;

    • 分享丰收的喜悦:如 “果园丰收季,全家上阵采摘,笑容比苹果还甜”,用积极的情绪感染观众,增强品牌好感。

  1. 社会责任与乡村振兴

    • 拍摄 “助农兴农” 场景:如 “收购贫困户的玉米,加工成玉米碴帮他们增收”“带动村里 100 户农户一起种猕猴桃,人均年收入增加 2 万元”,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;

    • 展示 “环保可持续” 行动:如 “用可降解包装,减少塑料污染”“养殖粪便发酵成有机肥,实现循环农业”,吸引注重环保的消费者。

二、平台选择:精准匹配 “目标人群与消费场景”

农业产品的消费者覆盖广泛,需根据 “产品类型、消费场景” 选择适配平台:
  1. 抖音 / 快手:覆盖大众市场,强化 “视觉冲击”

    • 抖音侧重 “高品质产地风光 + 产品特写”,发布 “采摘瞬间”“烹饪过程” 等短视频,用 #农产品原产地# #新鲜直达 #等标签触达城市年轻消费者;

    • 快手侧重 “接地气的农家日常”,如 “农民大哥教你挑好瓜”“自家果园的水果随便吃”,用 “实在” 的风格打动三四线城市及中老年群体。

  1. 视频号:深耕 “本地与私域”,激活熟人经济

    • 发布 “本地农产品配送” 信息,如 “今天采摘的圣女果,市区 3 小时送达”,搭配定位吸引同城消费者;

    • 推送 “产地直播预告”,引导粉丝预约 “果园现摘现卖”,直接转化为订单;

    • 鼓励员工转发 “田间日常” 到朋友圈,通过 “熟人推荐” 渗透社区团购、企业采购等渠道。

  1. 小红书:聚焦 “品质消费”,打造 “生活方式种草”

    • 按 “产品 + 场景” 发布笔记,如 “减脂期的早餐:无糖豆浆 + 有机蔬菜沙拉”“给宝宝做辅食,这 3 种杂粮必买”,植入 “产地直供” 的卖点;

    • 分享 “农产品测评”,如 “对比 5 种红薯,这家的蜜薯甜度最高”,用 “真实体验” 打动注重品质的宝妈、白领群体;

    • 发起 #我的健康食材# 话题,鼓励用户晒出用该企业农产品制作的美食,形成 UGC 传播。

  1. 拼多多 / 淘宝直播:绑定 “电商平台”,直接转化订单

    • 在平台直播中 “边采边卖”,如 “现在就在果园,你下单我现摘”,用 “现场感” 促进冲动消费;

    • 展示 “打包发货” 过程,如 “每颗苹果都套网套,确保运输不损坏”“冷链车直达,收到时还是新鲜的”,消除消费者对 “物流损耗” 的担忧。

三、获客技巧:从 “流量曝光” 到 “订单转化” 的设计

(一)内容呈现:让 “农产品” 更有吸引力

  • 善用 “对比与细节”:拍摄 “普通鸡蛋 vs 土鸡蛋” 的蛋黄颜色对比、“大棚菜 vs 野菜” 的口感差异,用直观画面突出优势;

  • 加入 “互动性元素”:如 “猜猜这个西瓜熟了没?评论区留言抽 3 人送西瓜”“教你一个挑榴莲的小技巧,学会的扣 1”,提升视频完播率与互动率;

  • 控制时长与节奏:产地风光类视频 30-60 秒,烹饪教程类 1-2 分钟,开头 3 秒用 “爆点” 吸引注意力,如 “刚摘的葡萄,甜到蜜蜂都来采”。

(二)流量转化:设计 “低门槛” 的购买路径

  • 短视频中嵌入 “购买入口”:如 “点击左下角小黄车,今天下单立减 10 元”“评论区留言‘想要’,客服马上联系你”;

  • 直播中设置 “限时福利”:如 “前 100 单买一送一”“整点抽奖送全年水果套餐”,制造紧迫感促进下单;

  • 推出 “组合套餐”:如 “蔬菜大礼包(包含 5 种当季蔬菜)”“早餐组合(豆浆 + 玉米 + 鸡蛋)”,提升客单价。

(三)私域沉淀:构建 “长期复购” 的客户关系

  • 将短视频引流的客户添加至企业微信,发送 “农产品保鲜技巧”“当季食谱” 等实用内容,增强粘性;

  • 建立 “会员群”,定期发布 “新品预告”“专属折扣”,如 “群成员专享:新摘的桃子 8 折尝鲜”;

  • 收集客户反馈,如 “你最喜欢的农产品是什么?留言送试吃装”,用互动优化产品与服务。

四、避坑指南:这些 “细节” 决定获客效果

  1. 避免 “过度美化” 导致 “货不对板”

短视频中的产品需真实呈现,不使用滤镜过度修饰颜色,可说明 “自然成熟的水果会有大小差异,但口感更甜”,坦诚比完美更易获信任。
  1. 别只说 “产品好”,要解决 “消费者的顾虑”

针对 “物流、保鲜、售后” 等痛点,主动在视频中说明:“偏远地区发顺丰冷链,坏果按个赔偿”“收到后放冰箱冷藏可保存 7 天”,消除购买障碍。
  1. 重视 “时令性”,避免 “全年卖同款”

按季节更新内容,如春季推 “头茬蔬菜”,夏季推 “时令水果”,秋季推 “秋收杂粮”,用 “应季” 标签保持内容新鲜感,同时符合消费者的购买习惯。

结语

农业企业的短视频获客,核心是 “用真实打动人心,用价值促成购买”。通过展示产地环境、生产过程、食用场景,既能消除消费者对 “安全、新鲜” 的顾虑,又能让农产品从 “普通商品” 升级为 “有故事、有温度的生活必需品”。相较于其他行业,农业产品的 “复购率高、口碑传播快”,只要坚持 “产地直供、品质过硬” 的底线,配合短视频的场景化种草,就能逐步积累忠实客户,实现 “从田间到餐桌” 的高效获客,让好产品被更多人看见、尝到、记住。